中東三大經濟體經濟復蘇,PMI相對持穩
指數編制機構埃信華邁(IHS Markit)近日公布調查數據,中東地區三大主要經濟體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1月份非石油私營部門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均錄得50榮枯線上方,埃及11月份PMI較上月持穩,顯示出中東三大經濟體經濟呈現復蘇態勢。
沙特、阿聯酋經濟連續保持增長
調查顯示,沙特的非石油私營部門在11月份繼續增長,顯示出強勁的生產需求,但新訂單增長稍有放緩,經季節性調整的沙特PMI從10月份的57.7降至11月份的56.9,連續第15個月保持在50榮枯線上方。
埃信華邁經濟學家戴維·歐文(David Owen)表示,沙特的采購經理人指數連續15個月站上榮枯線,繼續表明沙特非石油經濟在年底表現強勁。同時,在子指數方面,11月沙特的新出口訂單以今年5月份以來的最快速度加速增長,表明疫情限制放松、國外需求增加。
報告顯示,參與調查的沙特企業認為銷售的增長與經濟狀況逐步恢復以及旅游業的增長有關,但由于許多企業對未來經營預測仍持謹慎態度,因此整體就業率仍然低迷。歐文表示,沙特就業指數的增長較為溫和,由于對未來經營活動的樂觀程度不高,許多公司選擇不擴大勞動力。
調查顯示,受到舉辦世博會的正向激勵,經季節性調整的阿聯酋PMI從10月份的55.7小幅上升至11月份的55.9,達到2019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連續第12個月實現增長,略高于上月。
報告認為,阿聯酋商業狀況持續改善,與去年相比有了顯著成效,其中產出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顯著擴張,均升至2019年年中以來的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該國因舉辦世博會重新開放旅游業,并從中受益,企業需求強勁增長,出口銷售也有所增長。
通脹持續影響埃及經濟
根據埃信華邁發布的報告,由于通脹預期繼續上升,導致新業務訂單出現一年來最快速度的下降,埃及非石油私營部門11月份的采購經理人指數錄得48.7,與上月持平,已連續第12個月低于50榮枯線,表明經濟仍處于萎縮狀態。
戴維·歐文(David Owen)表示,在11月份,生產經營商業成本的急劇上升繼續推動埃及非石油經濟部門需求下降及商品漲價,成本通脹分項指數達到63.7,為三年來錄得的次高數字,僅次于10月份的64.5。
報告顯示,埃及的通脹預期上升打壓了市場情緒,燃料和運輸成本上漲通常會導商品價格上漲,而商品的較高售價抑制了國內市場的消費行為,全球供應鏈問題則導致客戶的需求減少和放緩,不少公司提高工資以應對員工生活費用的上漲。